第三节?技术需要综合知识
?
一、教学内容分析
?本节是地质版《技术与设计I》第一章第三节内容,教材包括两个内容:“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”和“技术与科学的关系”,本节内容主要是认识技术的综合性、实践性和中介性。任何一项技术的发明,都需要了解人们的需求和愿望,以及找到实现它们的方法和手段等。在这个过程中,技术的创造者必须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,掌握综合知识。
二、教学对象分析
学生对本节的内容平时有所了解,但不系统,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。但又对本节的内容比较感兴趣,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。这节课就要通过一些科学技术和最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展现,让学生切身感受技术需要掌握综合知识。
三、教学目标
1、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运用多种知识,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。
2、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关系,并能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。
3、了解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,提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。
四、教学重点、难点:
本节的重点是技术的综合性、实践性和中介性,关于技术的中介性,以及技术与科学的区别,学生一般较难理解,是本节的难点。
五、教学方法:
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
六、教学过程:
教学
环节
教 师 活 动
学生活动
设计思路
情
境
导
入
提问:技术目的性含义
引导:任何一项技术的发明,都需要了解人们的需求和愿望,以及找到实现它们的方法和手段。在这个过程中,技术的创造者必须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,掌握综合知识。
?
回答问题回顾旧知
?
情境导入,引发学生思考。
?
?
?
?
?
讲
?
?
?
授
?
?
?
新
?
?
?
课
?
?
?
?
?
?
?
?
?
?
?
一、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:
任何技术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各种知
识领域,它都凝结着各种知识的精华。
下面请学生阅读第十二页至十三页“杂交水稻技术需要多学科知识” 这个案例,体会用到的哪些综合知识。
(和学生一起分析,师生共同小结)
从这个案例中,我们可以看出,杂交水稻技术是植物学、作物育种学、作物栽培学、土壤肥料学、植物保护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。这说明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。
2007年10月24日,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,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。
下面看视频(播放有关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的视频,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,和理解技术需要综合知识。)
航天技术也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。其中,航天器的设计研究就涉及各门科学,如数学、物理学、天文学、流体力学、空气动力学、计算机科学、无线通讯科学、材料科学、机械学、自动控制学、气象学等。作为一名航天技术设计人员,除了要熟知上述学科知识外,还要学习太空医学、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。
?
?
阅读课本并讨论用到的综合知识
?
?
?
?
?
?
?
?
?
学生观看视频图象
?
?
?
?
?
?
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,使学生理解对技术的综合性印象较深。
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,和再一次理解技术需要综合知识。
?
?
?
通过两个实例,学生对技术的综合性,有了一定的理解。
?
教 学
环 节
教 师 活 动
学生活动
设计思路
?
?
?
?
?
?
?
?
?
?
?
?
?
?
问
题
思
考
?
?
?
?
?
?
?
?
?
讲
授
新
课
我们身边的各种技术,也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。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,需要根据人的身高、体形进行计算,然后再绘图剪裁和制作,这就需要运用美术、工艺学、人体解剖学、数学、心理学、制图学等多方面的知识。如果想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制作,制作者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和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。
小结: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,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。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,多方面的知识。小到小板凳的制作技术,大到航空航天的技术,都是多种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,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。
问题思考
想一想,你所熟悉的一些技术项目需要运用哪些综合知识?
技术项目
?需要运用的知识
?
?
?
?
?
?
?
?
? (老师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评。特别对学生列举的例子中的很多知识性的问题,教师要有足够宽的知识面,也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彰。
? 课堂气氛的热烈,就在这十几分钟)
二、技术与科学和关系
我们习惯于把技术与科学两面者联系在一起,统称为科学技术,简称科技。其实,
?
?
?
学生联系实际
?
?
?
?
?
?
学生做好笔记
?
?
?
本表主要是让学生来回答,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及提高知识运用能力
?
?
用时大约是12分钟左右
?
?
?
?
?
?
?
渗透:
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,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。
?
?
通过举例,使学生对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理解得更加透彻。
?
?
?
?
?
?
?
?
?
?
教 学
环 节
教 师 活 动
学生活动
设计思路
?
?
讨
论
交
流
?
?
?
?
?
?
归
纳
总
结
?
?
?
?
科
学
与
技
术
的
关
系
技术与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。
那么,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呢?
请同学们阅读“核能技术与核物理学”及P14-P15,分析并讨论技术与科学区别和联系。
从上述案例中,我们可以发现技术与科学两者的区别:
(教师简要板书并解释)
⑴ 科学与技术的含义不同。科学是反映自然、社会、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;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,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、知识技巧和物化成果。
⑵ 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。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理论、概念、定律、规则、论文等,此类成果一般不具有商业性;而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、设计图、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,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。
(试验方式不同: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。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,并实现优化。)
⑶ 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。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,有所发现,回答“是什么”和“为什么”的问题;技术则要回答“做什么”和“怎样做”的问题。
?⑷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,而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,技术离开了实践,就无法体现其价值。
思考:有人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喻成一对“联体婴儿”,你怎样评价的?
(技术与科学是有联系的。科学促进技术的发展,技术推动科学的进步。)
?
?
?
?
?
?
学生阅读,并讨论
?
?
?
学生讨论与回答技术与科学的区别
?
?
?
?
?
?
?
学生思考
体会技术的实践性、中介性
让学生参与到其中,让学生对技术与科学两者的关系有一个了解。
?
?
?
?
?
?
?
让学生自己总结,体会出科学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,而技术是人为的制造
?
?
?
?
?
?
?
?
?
?
?
?
教 学
环 节
教 师 活 动
学生活动
设计思路
?
?
?
科
学
与
技
术
的
关
系
?
?
?
上述案例同样告诉我们,技术与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。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、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、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,是生产的组成部分,因而它是直接生产力,具有实践性。科学则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,它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关系。只有利用技术这个中介,将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原理、技术设计、技术措施,变为劳动者的知识、能力,物化为工具、机器、技术装备等,科学才能转化为生产力。所以,科学是技术的基础,技术是科学的应用;技术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。
(教师总结并得出结论)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、相互促进、相互制约的关系。
?
?
?
?
?
讨论体会科学与技术的联系
?
?
?
?
?
?
?
?
培养学生考考虑问题的全面性。从而更好地理解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。
?
?
?
?
?
?
当
堂
测
试
?
?
?
?
?
作
业
1、制作一张小板凳需要运用到物理学、几何学、化学、美学、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知识,这说明技术具有(D)A.目的性B.创新性C.综合性D.两面性
2、判断:科学侧重认识自然,力求有所发明,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,力求有所发现。(X )
3、问题思考:怎样理解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?
调查研究:
走访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,从实践中
了解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,并写一篇调查报告。
?
学生思考
当堂写出答案
?
?
?
?
让知识点重现再一次引起学生的重视
小结
1、技术的性质
2、技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
- 下载文档
- 收藏
-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