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公开课教案
教学类型:综合型
教学方式:知识问题化导学式
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目标
通过教学,要求学生识记红军长征开始和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,掌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历史意义,并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长征的艰苦历程.
通过教学和练习,引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不同的形势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,并能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,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.
通过教学和作业评价,在了解中共和人民军队发展的历程基础上,使学生体会红军革命英雄主义和团结互助的精神,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军队的感情,并深刻认识”长征精神”的广泛内涵.
教学重难点:
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;
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.
教学工具:教材、能力训练册、历史地图、历史故事和影片、多媒体
教学过程:
一.长征的开始
四次反”围剿”的胜利:1930年10月-----1933年3月,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;毛泽东,周恩来,朱德采取正确作战方案连续取得胜利;
长征的开始:
(1)原因:第五次反围剿失败,进行战略转移;蒋介石全力围剿,红军北上抗日;
(2)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;
(3)长征的被动局面:湘江战役损失惨重-------向贵州进军;
二 .遵义会议
召开时间:1935年1月;
会议的内容: (1)批判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的,组织上的左倾错误.
(2)肯定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;
(3)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,成立三人军事指挥小组.
历史意义(1)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;
(2)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地位;
(3)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,挽救了党,红军和中国革命.
三.长征的胜利
遵义会议后的长征: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;穿插于川黔滇地区;四渡赤水,南渡乌江;
巧渡金沙江:摆脱了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,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;
长征的艰苦经历:过凉山,飞夺泸定桥,翻夹金山,过雪山草地,攻占腊子口;
长征的胜利:(1)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和陕北红军会师;
(2)1936年10月红一,二,四方面军在会宁,静宁地区会师.
长征胜利的意义(1)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;
(2)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,留下了革命传统;
(3)鼓舞了全国人民,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.
四.课堂总结和评价;
五.布置课后作业:长征精神的内容有哪些?